9月22日下午,北京化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國華來到集團新能源車載專用改性材料研發工作室,親切看望慰問專家型人才、工作室負責人張宜鵬。
集團第四次黨代會確定“3+1”業務戰略方向后,集團黨委將人才工作,特別是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工作作為支撐“3+1”業務的重中之重,圍繞隊伍基本情況、人才需求特別是緊缺人才需求、體制機制建設、人才培養培訓力度、市場化人才引進等重點工作,強化頂層設計,結合實際穩步推進。今年年初,集團黨委制定了《聯系服務專家工作實施意見》,明確集團領導班子成員及高管人員要聯系和服務不少于1名專家型人才,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助力他們科技攻關,為推進集團“3+1”業務做出更大貢獻。目前,全系統納入聯系和服務的專家型人才共有11名。
看望慰問時,王國華深入工作室現場,詳細了解了張宜鵬牽頭的儲氫瓶內膽材料研究項目進展情況。當聽到張宜鵬在研發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時,王國華當即與相關機構和人員聯系,牽線搭橋,有的當場得到解決,有的持續跟進解決。針對研發后續工作,王國華強調要緊盯國內外前沿技術、緊盯國內外同行進展,加快研發項目落實落地;要借助建立合資企業有利時機,通過構建起科技人員激勵機制,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王國華還特別關心張宜鵬等科研人員的工作環境及生活情況,要求相關部門和單位要切實關心關愛科技人員的工作生活,改善他們的工作環境特別是實驗環境,解決好生活上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王國華還向張宜鵬發放了集團黨委的節日慰問金。
北京化工集團其他領導班子成員和高管人員也將在國慶節前,通過多種方式看望慰問服務和聯系的專家型人才。
★ 喜迎二十大 科技人為先 ★
攻關儲氫瓶內膽材料
服務北京重點產業
他們是北京化工集團獲得市級及以上獎項的科技型人才,
他們是入選集團重點人才工程,做出突出貢獻的專家型人才,
他們是全國技術能手、是市級首席技師……
他們就是我們北京化工集團科技人才的核心力量,是集團的科技帶頭人。
北京化工集團黨委高度重視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制定了《集團黨委聯系服務專家工作實施意見》,集團領導班子成員及高管人員聯系和服務11名專家型人才,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助力他們科技攻關,為推進集團“3+1”業務做出更大貢獻。
在喜迎黨的二十大之際,為營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展現科技人才的風采,本微信公眾號特開辟“喜迎二十大 科技人為先”欄目,反映集團黨委關心關愛11名科技人才情況,展示他們的科研成果和先進事跡。
記北京化工集團新能源
車載專用改性材料研發工作室負責人 張宜鵬
張宜鵬,大連理工大學高分子材料專業碩士,高分子材料專業高級工程師,集團新能源車載專用改性材料(儲氫瓶內膽材料)研發工作室負責人。
2005年,張宜鵬研究生畢業,來到北京化工集團所屬北京市化學工業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在集團提供的人才成長通道上,他從一名基層的技術人員一步步做起,先后涉足技術開發、質量管理、生產管理、新工廠建設,在科研領域和管理崗位都取得了不俗的業績。日前,張宜鵬又承擔起新能源車載關鍵材料開發這一集團級重點項目課題。
張宜鵬雖然是高分子材料專業研究生畢業,但他剛入職便深諳“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意識到需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為了解企業的產品性能特點,經常到質檢部門查閱產品測試臺賬,掌握每一個產品的性能指標;為弄清不同產品之間的性能差異原因,經常到車間查詢各產品的原料配比,從中分析造成差異的關鍵影響因素;為快速掌握企業所用到的原料,經常到車間和庫房查看原料包裝,記錄原料名稱,上網搜索該原料的分子結構和性能……
通過不斷的學習,張宜鵬對產品開發過程所涉及的原料、工藝裝備、測試、下游應用等方面有了系統的認知,夯實了從事產品研發、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通過主動學習使自己入職兩年后便有能力加入到“薄壁精密電子元器件用環保阻燃改性聚酯工程塑料”的項目開發中,通過配方研究和工藝優化實現了薄壁制件材料同時具有優異的阻燃性能、力學性能和加工性能組合。該項目獲得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授予的科技進步二等獎。
參與項目開發的經歷為張宜鵬日后主導“無鹵阻燃PBT改性工程塑料”和“無鹵阻燃PET改性工程塑料”兩個項目的開發奠定了基礎,兩個項目的開發在當時阻燃材料向更為環保的無鹵化轉化過程中,率先實現了對鹵素阻燃產品替代,保持了企業產品的領先性。這兩個項目同樣分別獲得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中國石油化工聯合會授予的科技進步二等獎。
科研開發領域張宜鵬“戰果累累”,而在管理崗位上,他更是立足集團和化研院整體發展,先后承擔起化研院質量管理、生產管理、安全管理、工程建設等多方面工作,并取得了扎實的工作業績。
21世紀第二個十年,是化研院京外布局、京內轉型的關鍵時期,剛剛走上領導崗位的他,堅決服從組織安排,帶領團隊遠赴浙江余姚建設化研院改性塑料新工廠,在3年時間里,以張宜鵬為主的化研人日夜奮戰,在一片鹽堿地上建起了現在的華騰首研公司,按期完成了首研一期工程建設,并在他的主持下,成功完成生產經營“三地整合”,實現了化研院工程塑料業務的京外布局戰略安排,保證了工程塑料業務的平穩過渡,為后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科研開發領域潛心研究,在企業管理崗位帶隊前行,這就是一名青年人才在北京化工集團這個大舞臺上的價值展現。還有很多如張宜鵬一樣的青年人,特別是青年科技人才在北京化工集團的舞臺上大展拳腳。企業造就人才,人才成就企業,北京化工集團正在各類人才的價值綻放中振翅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