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打破了國外技術壁壘
記全國工人先鋒號
北京化學試劑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質量檢驗部
為了打破氟化液國外技術壟斷,客戶急需國產替代品,北京化學試劑研究所啟動“揭榜掛帥”項目。他們夜以繼日,不停測試,不到一年,終于突破了技術壁壘。他們就是北京化學試劑研究所質量檢驗部團隊。
北京化學試劑研究所質量檢驗部共11人,其中男4人,女7人,平均年齡35歲,構成了老中青三代。團隊有高級技師2人,高級工2人,擁有工程師職稱4人。近5年來,國內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兩篇,專利3項。質量檢驗部一直從事化學試劑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起草、修訂、歸口工作,推動了行業進步和健康發展。曾多次獲得北京化工集團先進班組稱號,自2017年至今,連續獲評北京化工集團色譜分析技能工作室。2019年,質量檢驗部參與制定鋰離子電池電解液化工行業標準,榮獲中國石油和化學聯合會科技進步二等獎。2022年榮獲北京市工人先鋒號,2023年被評為全國醫藥和化工行業優秀班組,2024年榮獲全國工人先鋒號。
攻堅克難打破技術壁壘
“在2020年下半年,我公司承接防偽材料生產項目。這對于我們來講是一片空白,沒有任何技術及經驗。當時我們從零開始,我和我的團隊下定決心一定要攻克這個技術壁壘。”質量檢驗部班組長孟憲冬說。
當時兩位年近五十歲的老師傅,王連旺和孟令斌為了做一個試驗,連續工作了一周沒回家,最終做出了滿意的結果。由于原料純進口,疫情期間,大部分同事都居家隔離了,剛剛參加工作的秦亞寧穿著防護服,一周的時間都是自己一個人檢驗原料。
“就是靠著這種不畏艱難,迎難而上的干勁,我們逐一吃透每種產品特性及技術標準要求,不斷摸索產品性能,反復確認產品指標,經過半年多的不懈努力,終于全面達到產品技術要求。”孟憲冬說,“我們能夠承攬下這一科研攻關項目,彰顯了北京化工集團的國企責任擔當,體現了試劑所的專業技術價值。”
孟憲冬介紹,從產品研制成功實現產業化的三年以來,已實現銷售收入5000多萬元,毛利達千萬元,成為試劑產業鏈重要產品之一。同時,經過不斷的技術積累,目前已完成了10種產品的技術指標、檢測方法以及企業標準的制定。
孟憲冬說,防偽材料從技術研發到實現產業化發展,進一步展現了北化集團服務高精尖產業、保障民生領域的專業價值,傳承了北化人艱苦奮斗,勇于創新的精神,進一步證明了北化集團能夠在應用技術研發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不斷摸索解決“卡脖子”問題
“為了突破技術壁壘,解決‘卡脖子’問題,我們質檢部不斷摸索二乙二醇丁醚醋酸酯,正性膠去邊劑的新品技術指標。尤其是去邊劑,從剖析樣品配方開始,經過大量試驗,初步確定其中的成分及配比,然后配制一系列小樣,送到客戶手里試用,確定最終產品的配方。”孟憲冬說,團隊經歷了是什么到有什么再到怎么做的艱難過程,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確立了產品的規格參數,檢驗方法以及企業標準,為搶占市場先機爭分奪秒。
去年,為了打破半導體氟化液技術壟斷,客戶急需國產替代品。為完善國內半導體產業鏈配套濕化學品,試劑所設立電子級氟化液研發項目,2023年4月啟動了“揭榜掛帥”項目,組建了攻關團隊。
在孟憲冬和王連旺的帶領下,團隊開展了氟化液檢驗檢測新方法的研發工作。
“開始的一切都是未知的、都是零。我們收集氟化液的相關信息,從其理化性質再到用途多方面了解,運用化學分析檢測手段全面分析。”王連旺說。在進行到成分含量確定的時候犯了難,氟化液成分為多種有機大分子氟化物,如何改變條件才能使氟化液峰高變高、各組分徹底分離開是個難點,秦亞寧堅持在實踐中學習,邊干邊學邊思考,不斷積累經驗。通過改變進樣量、儀器溫度、流量、壓力等參數不斷優化檢測方法,每天至少進行十種嘗試,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兩周的不斷嘗試,氟化液成功分離開各組分峰,峰高也合適,含量結果也平行,實現了氟化液含量分析的從零到一。
在攻關中,王連旺還帶著2023年剛畢業的新職工李展俏一起做試驗。“試驗中,我們發現酸度受空氣影響特別大,怎么隔絕空氣?想到了用氮氣設備來隔絕,但是采購流程比較慢,我就帶著李展俏一起動手,花費兩天時間自己做了一個氮氣裝置,驗證了自己的設想,最終成功了。”王連旺說。
在團隊的不斷努力下,如今電子級氟化液已經研發成功,可以大規模向市場推廣了。
導師帶徒讓新人快速成長
“質量檢驗部一直是以師帶徒為模式,通過傳、幫、帶進行人才培養。”孟憲冬說,試劑所黨總支深化落實黨管人才工作,工會大力宣貫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注重專業能力、敬業精神的培養,積極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培養機制如:領導班子聯系人制、師帶徒、黨支部聯系人制,常態化組織勞動競賽、合理化建議、技能比武等,不斷增強技術技能型人才隊伍適應試劑產業鏈發展要求的能力。
每位師傅對于年輕人都是發自內心的愛,親力親為的教。質檢部現設有北京市技能大師工作室,技能大師王連旺是部門負責人孟憲冬的師傅。他將幾十載的工作經驗傾囊相授,真正做到了言傳身教。
試劑所為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積極推動“雙師”計劃,要求科技工作者同時具有一定的技術能力。王連旺、孟憲冬同時具有高級技師及工程師職稱。北京化工集團聯動北京市工業技師學院精心安排技能培訓,為有技能提升需求的年輕人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平臺,讓他們能夠系統的學習理論及實操知識,更加全面的掌握分析檢驗技術。整個質檢部營造了一種比、學、趕、幫、超的氛圍,帶動整個團隊共同進步。
“剛入職時,是王連旺師傅和冬冬姐言傳身教。我是外地的,來北京也不熟悉,他們幫助我快速適應角色。王師傅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帶著我一步一步、一點一滴地深入分析用于清洗芯片的去邊劑的配比,我從中成長很快。”王路今年29歲,2021年8月研究生畢業后入職。
2014年,孟憲冬的師傅王連旺帶領孟憲冬那一代年輕人參加了第十六屆北京市工業和信息化職業技能競賽,有4個人進入了前十名。2023年年底,孟憲冬又帶領現在的這批入職不久的3名年輕人參加了首屆萬華杯全國醫藥和化工行業班組職業技能競賽,突破重圍,從1300多名隊伍中脫穎而出,沖入了決賽,最終獲得了全國醫藥和化工行業優秀班組的稱號。這就是一種傳承,一代引領著一代,向更高更大的舞臺上展現北化人風采。
轉自《勞動午報》